历史课程与教学论及学科教学(历史)是东北师大历史文化学院重点建设专业之一。在20世纪50年代,薛虹先生便积极投身于该领域的教学与研究。继之,魏星桥先生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国内同行中有一定影响,张熙峰则先后两次组织东北高师院校"历史教学论"教师编写了《历史教学法》和《历史教学论》教材。其中,由张熙峰先生主编的《历史教学论》成为东北高师院校历史系通用的教材。

近年来,历史文化学院积极推进历史课程与教学论及学科教学(历史)专业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首先,在师资建设上,已经初步建成了一支由学院专任教师、兼职教师、校外导师构成的一支结构合理、专业能力强的师资队伍;第二,在课程建设上,基于整合主义理念,对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实验,形成了一套以学科课程理解培养为主要目标,以课题研究为主要支撑,以案例教学为主要载体,以实践能力训练为主要路径的一套改革实验方案。按着这种模式,实现了校内导师理论知识与校外导师实践知识之间的整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之间的整合,教学指导与竞赛实战之间的整合,直接作用于学生的专业成长。

自2013年至2018年,历史文化学院参加或承办了由全国教育专业学位委员会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和全国历史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组织全国历史教学技能大赛,选派的18名本科生在已举办的六届竞赛中全部获奖,累计共获得一等奖1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2项;选派的7名硕士生在已经举办的三届竞赛中也全部获奖,累计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多名老师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该专业领域的教师共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编写全国统编初、高中历史教科书6册,出版和发表相关论著和论文多部(篇)。

 

         

 

 

历史课程与教学论: 侧重于学术型教育人才的培养,其基于教育学、心理学、历史学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以现代课程理论为框架,对中小学历史教育的课程目标体系、实施体系和评估体系进行实证研究和理论解读,通过“历史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相关史学理论”、“中学历史教学测量与评价”、“历史学科文献阅读与交流”等课程载体提高学生的教育研究能力和学术素养。

学科教学(历史):侧重于实践应用型教育人才的培养,其以理论向实践能力的转化为目标,以中小学历史课堂教学的发展需求与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参照国内中小学历史课堂的优秀传统和经验,汲取国外中小学历史课堂的创新之处,设计相关课程与教学内容,通过“教学设计与实施”、“微格教学”、“教育见习”、“教学实习”等课程载体提升学生的教师素养

 

 

 

校内导师(按姓氏笔画排序)

马艳辉、王邵励、王明兵、王海、朱君杙、刘芮方、刘咏华、齐  畅、孙义飞、孙志鹏、苏  力、李  皓、张民军、张利军、张卓鸿、张晓华、欧阳贞诚、罗冬阳、周巩固、费  驰、高  嵩、唐  科、唐艳凤、谢乃和、魏永康

校外导师(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洪梅、马文辉、卢立丽、卢国峰、曲  虹、刘学兵、刘立春、李  丹、张  岩、张  燕、张劲锋、陈艳杰、陈明堂、郑喜奎、郎文荣、赵  赢、贺庆国、栾玉峰、蒋  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