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系创建于2002年,由韩宾娜教授担任系主任。以“厚重人文,兼顾理工;淳厚学养,高尚德能”为办学理念,为各级旅游院校和企事业单位培养具备全面旅游及相关文化基础知识、科学创新的思维方法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水平专业人才,为中国旅游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旅游管理系于2007年在人民大会堂参加“首届中国旅游论坛”,并被中国旅游论坛组委会授予“中国优秀旅游人才培训基地”,2016年被中国旅游协会教育分会授予“优秀会员单位”。

旅游管理系现已形成了一支多层次、跨结构的校内外、专兼职教师队伍。专职教师5人,并聘请校外行业专家进课堂,传递最前沿的理论和信息。旅游系的教师连年获得各级荣誉称号,如院处级或校级优秀教师、长春市师德标兵、吉林省三育人优秀教师等。

旅游管理系设计了人文素质修养与专业知识能力兼顾的课程体系,经过多次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不仅注重对基本经济管理类课程的讲授,同时依托历史文化学院的优势开设了社会文化类的课程。并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开设了包括形体训练、餐饮客房技能操作等的校内实践课,以及以专业见习、旅游资源考察等为主的校外实践。此外,设立了咖啡厅、模拟餐厅客房等校内实验室,并设有独立的专业资料室,2017年与集安市政府签约建立研究生实习基地。

经过长期的发展,旅游管理系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学科方向。2006年,旅游管理系首次招收依托于历史地理专业的旅游文化方向硕士研究生,并于2007年正式获得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旅游管理系首次招收依托于历史地理专业的城市历史地理与旅游文化方向博士研究生。现已形成旅游教育与文化、旅游经济与规划两个主要专业方向。

建系以来,旅游管理系教师在《人文地理》《旅游科学》《立教观光学研究纪要》《日本观光研究学会》等国内外知名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申请承担部级课题1项、省级课题5项、校级课题4项。主编教材《旅游教育概论》(南开大学出版社)和《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北京大学出版社)两部,参与编著了《旅游研究方法》(旅游教育出版社)、《旅游市场营销》等多部教材。其中,《旅游教育概论》作为旅游专业本科系列教材,也是全国第二部以旅游教育为名的著作,较为系统全面的展现了我国旅游教育学科体系,荣获东北师范大学第九届社会科学研究优秀著作一等奖。

为更好的把握本专业领域的前沿问题及研究动态,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水平,旅游管理系定期指派专业教师参加“中国旅游论坛”、“旅游教育年会”以及日本地理学会举办的“大都市郊区乡村旅游发展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研讨会等国内外旅游学术会议,并参加历年吉林省旅游局、长春市旅游局召开的年度工作会议。

旅游管理系系依托自身特色,积极搭建交流平台,扩大学术影响。先后主办了“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讨会暨首届东北旅游论坛”、“吉林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和旅游业发展研讨大会”等学术研讨会,多次邀请香港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日本立教大学、北京大学城环院旅游研究中心、国家旅游局人教司教育培训处以及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内外专家学者和业界管理者前来进行学术论坛、讲座二十多场。

旅游管理系一直秉承开放的办学理念,注重与外界的信息沟通。自2008年起,开始接收包括韩国、蒙古国、泰国、莫桑比克以及台湾、香港本硕两个层次的留学生。同时依托学校提供的交流平台,积极鼓励学生到国外开展学习交流。自2005年起,每年都有学生前往台湾、韩国、加拿大、英国等地国际知名院校交流学习。另有学生毕业后成功申请奖学金赴日本、澳大利亚、美国、法国等继续学习深造。

  

     

 

旅游教育与文化:以旅游教育规律、区域历史文化中的旅游文化为研究对象,旅游教育方向以各层次旅游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以旅游就业市场与人力资源开发为导向,运用旅游教育学、旅游心理学、旅游文化学等理论,研究旅游教育的管理体制、办学模式、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目标等,为我国旅游业的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旅游文化以中外历史学、文化学、政治学等为研究基础,重在探索中国和世界的旅游文化。本专业现有教师6人,其中,教授4人,讲师2人。

旅游经济与规划:以旅游经济现象和旅游规划开发为研究对象,在旅游经济和区域旅游文化研究的基础上,重在探索旅游资源(人文)开发与规划、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旅游与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等的规律、特点,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专业现有教师6人,其中,副教授3人,讲师2人,企业代表1人。

 

 

 

 

   旅游教育与文化

韩宾娜、张晓华(兼职)、胡天舒

李德山(兼职)、李伯玲(兼职)、张玉婷(外聘)

   旅游经济与规划

孟爱云、王海、吕帅、闻虹、刘海洋(外聘)、薛炳忱(外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