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杨国安教授来我校作学术报告

时间:2024-12-18

撰稿人:      点击量:

2024年12月16日上午,武汉大学历史学院院长、著名中国乡村史学家杨国安教授受邀莅临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做了题为《传统基层社会治理的“明清模式”》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为“中国古代史(下)团队Ⅱ名家系列讲座”之一,由赵轶峰教授主持,来自校内外的数十名师生参加了报告会。


报告会上,杨国安教授以李洵先生关于明清社会经济史的研究成果为切入点,展现了史学研究的传承与发展。详细阐述了古代基层治理的三种模式:汉唐模式、宋元模式和明清模式,梳理了国家权力与民间力量在历代基层治理中的参与情况。杨国安教授指出,明清时期,王朝国家主导的乡里制度的基本健全与民间社会力量的渐次壮大,王朝国家自上而下的乡里制度及地方治理实践,与基层社会内在的发展机制融汇在一起,使国家治理与社会发展相互耦合,这种发展即为“明清模式”。杨国安教授深入剖析了“控制论”和“自治论”的核心内容及其特点,并系统梳理了基层治理领域的现有研究,指出学界既有研究在视角上较为单一,存在研究空白,忽视了基层治理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耦合机制。杨教授进一步提出古代基层社会的治理逻辑,将其精炼为“以土系人”、“以役使人”、“以礼化人”,精辟地阐明了基层社会与国家之间的耦合融汇机制。

杨国安教授还详尽展示了明清鄂东地区宗族与乡村治理的实地考察案例,探讨了移民与宗族发展、墓志与宗谱的联系、世系的层累构建,揭示了移民宗族社会的关系网络构建以及宗祠、家族墓地的功能,强调乡村社会独立自在的历史价值,它构成王朝国家的社会基础,而非仅仅依附于国家制度被动发展的社会组织,有关基层社会的研究应有更多的乡村视角和社会发展眼光,不能囿于自上而下的国家立场和狭隘的治理叙事。

赵轶峰教授进行了总结发言,杨国安教授的研究工作从宏观理论到具体实践,再到深刻的反思和升华,展现了全面的研究视野,尤其是基于独特而详实的基层社会实地调查,不仅揭示了乡村社会自律发展的逻辑、与国家之间的复杂联系,更创造性地提出了富有启发意义的概念和完整的研究解释模式。


报告会互动环节,与会师生踊跃提问,就移民以何种方式构建社会关系网络进而嵌入国家体系、农商社会的模式与发展历程、基层社会的农商分离、隐性制度的运行逻辑诸问题,与杨国安教授展开了热烈交流。


初审:石佳

复审:王海

终审:杨善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