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学系是隶属于历史文化学院的学生培养机构。其学科依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世界史学科评议组所颁布的一级学科第四培养门类——世界地区与国别史方向。该系因应国家世界史一流学科的建设目标和历史文化学院的学生培养需求,以东亚史研究为中心,以历史文化学院三、四年级本科生为培养对象(含东亚地区留学生),以东亚地区各国史和东亚区域史研习为主要教学内容,以东亚研究院及其学术方向的师资为主要教学和科研力量,旨在对学生开展专门的学术训练。学生毕业后获东北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本科毕业证书,并与历史文化学院其他学生一道,进入保研或考研阶段。

       东亚研究院前身为东亚研究所,成立于2004年。2010年,东亚研究所更名为东亚文明研究中心。2014年,中心入选吉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016年,中心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首批来源智库。2017年,中心入选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名单,“东亚文明研究中心”改称为“东亚研究院”。

      东亚学系主任韩东育教授,东京大学博士、博士后,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入选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史学会东北区代表暨吉林省历史学会会长。本系教师90%以上拥有博士学位,并大多有海外留学或访学经历。

      东亚学系以学术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为宗旨,奉行笃实诚信的研究理念,遵循人文社会科学的固有发展规律,坚守严谨的学术规范。“十二五”以来,本系教师仅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哲学研究》《中国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世界历史》《日本学刊》《史学理论研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季刊日本思想史》《思想史研究》等国内外顶尖杂志上发表或被《新华文摘》和《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的高水平学术论文即多达百篇;所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含重大、重点、一般)、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及域外研究课题,亦多达三十余项;获得国家、省部级奖励二十余项。东亚学系还为学校培养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一名,青年长江学者一名, 新世纪优秀人才两名。这不但使“东亚史学”研究成为东北师大颇具特色的学术增长点,推动学校世界史学科跻身国家“世界一流学科”行列,也受到了国内外学界与相关部门的广泛关注和响应。

      东亚学系先后与东京大学、京都日文研、冈山大学、岛根县立大学,韩国中央研究院、首尔大学,中国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中央研究院”、台湾大学、台湾师范大学、日本人间文化研究机构、韩国东亚大学、蒙古国立教育大学、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等众多海内外知名研究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学术交往关系,先后主办了东亚思想史、东亚文化史的重构、东亚与日本、前近代东亚区域伦理、前近代东亚世界的区域价值、东亚研究中的整体与部分问题、东亚史个案问题、东亚秩序与近代中国等国际学术研讨会,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反响。

      东亚学系以育人为天职,强化基础训练,导入一流研究,勤于教诲,甘于奉献。除本科、硕士、博士的一般性课程教学外,还组织“东亚史学青年论坛”,举办“研究生学术沙龙”,并积极参与学校的“通识课程”建设“东北大讲堂”以及“尔雅东师”讲座。同时,依托内外力量,举办“东亚古典文献”和“日语”“韩语”“满语”“越语”等专业小语种培训班,为学生的日后发展,打牢历史语言文化基础。近年来,东亚研究团队先后向社会输送了数十名优秀博士、硕士毕业生,还派遣多名博士、硕士生分赴东亚各国高等学府深造、访学及参加学术活动,获得了对方院校和科研机构的赞誉。学生在硕、博期间发表于《历史研究》《光明日报》《世界历史》《史学理论研究》《政治学研究》《读书》《二十一世纪》(香港)《思想史研究》(东京)等国内外报刊杂志上的论文,也引起了学界的关注。2011年教育部历史学部的学科研究布点报告显示,东北师范大学已被推举为国内“东亚史学”的研究重镇。

      在“十三五”规划中,东亚学系将立足于东亚地区独有的文明整合现实,以“深化基础研究,服务国家战略,关怀人类发展”为理念,以“合璧文明优长,融汇中西价值”为标的,努力为东亚乃至人类“新文明体系”的建设事业,贡献力量。

     

 

 

 

 

  本院教师

韩东育、刘晓东、大田英昭、刁书仁、韩宾娜、苗威、周颂论、李小白、朱寰、奥利娅、曲晓范、傅佳欣、张礼艳、庄声、王明兵、王志、苏力、董灏智、齐畅、胡天舒、费驰、唐艳凤

  外校教师

钱乘旦、陈谦平、王中忱、汪晖、武寅、杨栋梁、娜荷芽、乌云毕力格、汤重南、孙卫国、刘岳兵、李卓、陈化北、郭连友

  域外教师

黒住真、平川南、松浦章、李成市、刘建辉、陈力卫、黄俊杰、徐兴庆、张崑将、蔡振豐、黄克武、张启雄、丁克顺、阮俊强、阮才东、阮金杧、朝格、巴特尔、阿拉腾扎亚、张世薰、赵宽子、许怡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