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举办中国高校“世界史学科建设”联席会议

时间:2017-11-20

撰稿人:董灏智      点击量:

      11月13日,中国高校“世界史学科建设”联席会议在我校召开。本次会议由我校社会科学处、历史文化学院、东亚文明研究中心(东亚研究院)共同主办。开幕式由我校副校长韩东育主持。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马克垚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武寅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所汤重南研究员,北京大学历史学系钱乘旦教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宋成有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徐蓝教授,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李剑鸣教授,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世界史学系主任陈志强教授,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杨栋梁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首都博物馆馆长郭小凌教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主任张帆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院长杨共乐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党委书记、研究生院院长梁占军教授,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院长刘岳兵教授以及我校历史文化学院部分教师参加了会议。
       会上,参会者围绕世界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中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合作交流以及世界史研究的分工与布局等问题交换了意见。关于世界史学科的发展规划,马克垚指出,世界史学科建设应重视稀缺领域,形成新的理论体系,以扩大世界史学科的受众面。武寅强调,当前各高校应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在研究中突出重点、形成优势,科学规划未来发展方向。东北师范大学的古典学研究和东亚史学研究,便具有这样的鲜明特色。同时,与会者还意识到当前国内世界史学科存在的危机,钱乘旦认为,世界史学科的发展与其他学科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广大研究人员应改变浮躁学风,踏踏实实做事,关注现实问题,面向社会舞台。陈志强提出,当前我国世界史研究在东部地区已形成包括东北师大在内的“四大中心”。尽管如此,学科本身仍存在一定的危机,需要相互砥砺,扬长补短。杨栋梁指出,当前世界史研究较之前大有改观,但距世界一流学科水平仍有差距,要保持好各高校的特色和优势,坚持主流研究方向。对于世界史学科建设的未来走向,李剑鸣认为,要树立全局眼光,走上国际平台,掌握中国史学话语权,产出经得起国际史学检验的高水平成果。徐蓝认为,世界史学科要充分关注国际形势的重大变化和中国在全世界日益凸显的国际地位,努力发挥高校的智库建设作用。张帆指出,社会大众对世界史关注已日益提高,世界史学科不但要进一步夯实基础研究,还要写出面向社会大众的优秀作品。哈全安提出建设一流学科要有站在中国立场上的一流话语和一流思想。梁占军认为世界史学科不仅要加强学科本身的建设,还应大力发展跨学科的国别区域研究。对于世界史学科的队伍建设和交流合作方面,杨共乐教授以北京师范大学史学史、中西比较史学和东北师范大学的古典学和东亚史学为例,围绕“传统与特色”“特色与传承”“特色与学派”“青年与未来”四个方面阐释了“特色是存在的理由”和“人文学科一定要近亲传承”的队伍建设理念。郭小凌认为,世界史学科发展离不开研究队伍的建设,要因应国家的战略布局,在专业人员配置上扩大规模。汤重南指出,既要继承老一辈学者的优良学风,更要加强社科院与各高校、世界史与理工科、国内与国外的学术交流。宋成有还进一步指出,应加强信息时代的同行交流,要向古人学习,建成中国“天下观”的世界史研究体系。刘岳兵认为资料集汇总工作是一个学科成熟的标识,这项工作的完成离不开国内高校的交流与合作。
       韩东育对会议进行了总结,他说,目前中国世界史学科建设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我们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另一方面,更要有危机意识,认清高校世界史学科建设的不足。希望国内高校世界史学科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加强交流与合作,取长补短,共同为中国世界史学科建设添砖加瓦。
       会议期间,参会者高度评价了我校历史文化学院为中国世界史学科建设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并提出了进一步的合作计划。据悉,中国高校“世界史学科建设”第二次联席会,将于11月26日在南开大学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