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秩序与近代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时间:2014-08-28

撰稿人:董灏智      点击量:

     2014年8月24-25日,第二届“东亚秩序与近代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东北师范大学召开。此次会议由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东北师范大学东亚文明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编辑部、《抗日战争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协办。会议期间,来自日本、韩国、越南、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27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围绕着东亚秩序的理念、构造和朝贡体系与近代亚洲两大主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同时,来自全国各高校及科研单位的百余名“东亚史学研习营”学员亦参加了学术研讨会。
     会议开幕式由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刘晓东教授主持,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东亚文明研究中心主任韩东育教授,《抗日战争研究》主编高士华研究员,《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主编、编审李大龙研究员先后致开幕辞。我校社会科学处处长庞立生教授、副处长王春雨、副处长白冰出席了会议开幕式。
     研讨会共分为基调讲演和分组讨论两部分。在基调讲演中,中国史学会会长张海鹏、日本历史学家滨下武志和清华大学汪晖三位学者结合自己的研究专长从宏大的视域和理论高度为与会者分析解读了宗藩体系与殖民体系的比较思考,朝贡贸易体系以及东亚的区域化等三个东亚研究领域的重大问题。在五组的分组讨论中,与会学者集中探讨了东亚秩序的理念与构造,东亚世界的朝贡关系,中国王朝处理边疆问题的方式,东亚与近代中国、日本,古代与近代的朝鲜问题,东亚古代的思维方法等理论与现实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了共识,为重新审视东亚区域秩序,提供了新的思考。  
     滨下武志教授在闭幕式上指出,虽然他是从经济史的视角研究东亚的“朝贡”贸易,但东亚的“朝贡”问题并不仅局限于经济领域,因而,对朝贡问题的研究需打破学科的壁垒,从历史事实与史料入手,凸显出东亚“朝贡”问题的动态性与多样性。张海鹏教授认为,东亚的宗藩体系与西方的殖民体系间有本质的不同,对二者的比较研究仍有深入的必要性。韩东育教授在大会总结中提出,今后可以对下面三个问题做进一步思考:第一,前近代东亚内部的纠葛问题;第二,近现代东西两种国际关系体系在东亚地区的冲突与纠葛问题;三是东西规则体系的一体融通即“第三种文明”的发育谱系问题。  
     持续两天的会议中,学者们各抒己见、互相切磋,形成了极好的学术交流氛围。通过对话,与会者们增进了对彼此研究方向、近期研究重点以及研究进展状况的相互了解,同时也进一步拓展和更新了东亚问题的研究领域与方向。